【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可實現液壓支架遠距離供液的管路系統,包括主進液管路系統、主回液管路系統和噴霧管路系統,屬于煤礦綜采生產【技術領域】。每條管路系統都由分流器、管線、管道連接器、異徑三通、安全閥、旁通軟管、壓力表、壓力表開關、多溝槽式高壓平板閘閥、用于連接軟管總成或其他液壓件導通或阻斷工作液體并以U型銷連接的礦用U型銷式快速接頭、用于金屬管線和軟管過渡連接的轉換器、用于復雜巷道過渡的萬向彎頭及多角度彎頭構成。由于本實用新型采用了上述結構,實現了煤礦綜采工作面供液管路的泵站電站和采煤面的遠距離分置、實現了對供液管路的壓力監(jiān)控、實現了設備及管路的安裝維護快速便利的同時實現了多個工作面的同時遠距離供液。
【專利說明】一種可實現液壓支架遠距離供液的管路系統
【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可實現液壓支架遠距離供液的管路系統,屬于煤炭綜采生產【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液壓支架是煤炭綜采工作面的重要支護設備之一,其安全可靠性是決定工作面能否安全高效生產的關鍵因素之一,而液壓支架是一種利用液體壓力產生支撐力并實現自動移設來進行頂板支護和管理的一種液壓動力裝置,它的動力來源是采用乳化液泵站的液壓系統通過供液管路的輸送來滿足液壓支架對乳化液的需求。
傳統煤炭綜采技術是采用近距離供液系統,即將乳化液泵站系統、電器控制系統及液壓支架放置在平板列車上由絞車帶動進行移動,乳化液泵站乳化液的供給是通過高壓膠管輸送到液壓支架。這種方式雖然可實現智能化生產,且對于短距離工作面的開采來說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但隨著機電設備向重型大功率的發(fā)展及煤炭綜采長臂工作面的需求越來越大,一般乳化液泵站系統、電器控制系統體積也隨之變得龐大且自身重量也相應增大,而掘進打上下順槽的巷道尺寸基本未變,這樣的話就直接導致巷道比較擁擠,空間比較狹小,設備檢修困難且不易操作而且傳統供液系統管路采用的膠管受高壓后橡膠層中的纏編鋼絲易蓬松炸編,再次口頭難度極大,重復利用率低,更換頻繁致使煤礦綜采效率低下。如果能夠實現乳化液泵站系統和電器控制系統與液壓支架分置的同時依然能保證乳化液的正常供給的話就完全可以解決了目前這種問題,這種遠距離供液也將成為未來綜采技術的發(fā)展方向,同時勢必將造成綜采生產【技術領域】的一次技術革命。
目前有很多行業(yè)人士對遠距離供液技術進行深入研究,也得出一些可操作性有限的技術,其中最為典型的就是:供液管路采用無縫鋼管和高壓膠管搭配使用,因無縫鋼管內徑增大,且耐高壓,在理論上它的壓力降比較小符合流體力學原理,應該說是比較適用于當下煤炭綜采技術的發(fā)展需求,但是目前這種綜采工作面遠距離供液技術并未得到很好的推廣應用,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其采用的管接頭為在高壓膠管K型接頭原有基礎上稍作改進的一種扣壓套,這種扣壓套通常是采用焊接在鋼管的端部,然后采用礦用直通實現和鋼管之間或鋼管和高壓膠管之間的連接,但這種接頭結構因內孔小于鋼管本身內徑,這樣就造成實際壓力的損失較大,導致實現遠距離供液距離有限,同時因這種結構的不合理而造成壓力脈沖波動比較大,直接導致影響鋼管和膠管的使用壽命。而且這種扣壓套是采用焊接與鋼管端部,這種連接方式通常為剛性連接,這樣就要求管道布置必須受限應用于無彎曲度及偏轉角的環(huán)境下,這樣就與煤礦多為復雜的巷道而發(fā)生沖突,且因采用焊接的方式后期維護較難鋼管重復利用性比較差。為解決這種方式的弊端,有些企業(yè)采用鋼管和膠管交叉使用的方法來解決應對煤礦復雜的巷道的使用需求,但是因這種方式膠管因受高壓及壓力脈沖的影響易損壞,可重復利用性差導致更換比較頻繁,依然沒有解決實質性的問題且大大的影響了煤礦綜采的生產效率。所以大部分煤礦企業(yè)煤炭開采依然采用的是傳統近距離供液生產技術,但是隨著長臂工作面開采及目前對煤炭開采高效的要求越來越高,因此現階段對新型高效可操作性高及適應性強的遠距離供液技術來取而代之以滿足當下煤炭開采的需求越來越強烈。
【發(fā)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煤炭綜采工作面遠距離供液技術存在的可操作性差而傳統的近距離供液管路系統造成的巷道擁擠、設備維護困難、管路安裝混亂不便于管理及膠管更換頻繁造成的開采效率低下。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種可實現液壓支架遠距離供液的管路系統,它由分流器、管線、管道連接器、異徑三通、用于保證整個管路壓力穩(wěn)定的安全閥、旁通軟管、壓力表、壓力表開關、多溝槽式高壓平板閘閥、用于連接軟管總成或其他液壓件導通或阻斷工作液體并以U型銷連接的礦用U型銷式快速接頭、用于鋼管和軟管過渡連接的轉換器、用于復雜巷道過渡的萬向彎頭及多角度彎頭構成。在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細節(jié)結構中,還具有以下特征:所述分流器一端為方形結構且設置有可同時實現多個礦用U型銷式快速接頭陽端連接的接頭陰端結構,另一端為圓柱形結構,內部設置有內孔,外表面設置有一道以上環(huán)形溝槽,滿足多個乳化液泵站或噴霧泵站的使用需求,亦可滿足低壓、中壓、高壓乃至特高壓力的需求的同時實現了軟管與金屬管線的快速轉換;在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細節(jié)結構中,還具有以下特征:所述管道連接器由兩片以上卡箍組成,卡箍連接部分設置有一道以上環(huán)形溝槽,卡箍的兩側設置有一個以上的橢圓螺栓孔。所述管道連接器內設置有與之相匹配的橡膠密封圈及高強度螺栓螺母,其中所述橡膠密封圈為C型或E型結構??蓾M足不用介質的應用需求的同時滿足低壓、中壓、高壓乃至特高壓力介質下的使用需求;
在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細節(jié)結構中,還具有以下特征:所述管線由金屬管線和鋼絲纏繞增強外覆橡膠的液壓橡膠軟管組成,金屬管線的兩端分別設置有一道以上環(huán)形溝槽,軟管的兩端帶有礦用K型接頭,便于用于與其他管線的連接。
在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細節(jié)結構中,還具有以下特征:所述多溝槽式高壓平板閘閥與管線的連接部位兩側分別設置有一道以上的環(huán)形溝槽,方便與金屬管線的直接連接,且可滿足低壓、中壓、高壓乃至特高壓力介質下的使用需求。
在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細節(jié)結構中,還具有以下特征:所述萬向彎頭的端部分別設置有一道以上的環(huán)形溝槽,通過管道連接器和兩個以上萬向彎頭得組合可實現360°空間隨意旋轉,滿足復雜巷道的過渡需求,同時可滿足低壓、中壓、高壓乃至特高壓力環(huán)境下的使用需求。
在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細節(jié)結構中,還具有以下特征:所述礦用U型銷式快速接頭包括礦用直通、礦用雙陽直接頭、礦用陰陽直接頭、礦用堵、礦用帽、礦用90°彎頭體、礦用彎通、礦用135°彎頭體、礦用截止閥、礦用變徑直通、礦用安全閥、礦用三通、礦用四通、礦用異徑三通、礦用異徑四通、Y型三通、Y型四通、礦用U型銷、礦用O型密封圈、礦用擋圈、礦用塑料堵。
在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細節(jié)結構中,還具有以下特征:所述轉換器的一端為圓柱形結構,圓柱形結構設置有內孔,圓柱形的外表面上設置有多道環(huán)形溝槽,另一端分為圓形柱結構或方形結構兩種類型,無論哪種類型,都設置有可實現與礦用U型銷式快速接頭陽端連接的接頭陰端,滿足金屬管線與軟管的換接的同時可滿足低壓、中壓、高壓乃至特高壓力環(huán)境下的使用需求。
在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細節(jié)結構中,還具有以下特征:所述多角度彎頭采用金屬管體,包括8°彎頭、11.25°彎頭、12°彎頭、22.5°彎頭、30°彎頭、45°彎頭、60°彎頭、90°彎頭;彎頭根據流體力學原理進行設計,彎頭彎曲部分內外徑隨著流體沖擊強度的變化而變化,彎頭從進口端(彎頭開始彎曲的起點部位,即除去用于管道連接的直管部分)開始逐漸進行增徑,增徑到一定比例開始縮頸至出口端(彎頭開始結束彎曲的終點部位,即除去用于管道連接的直管部分),使出口端保持和進口端的口徑一樣,彎頭的兩端口部位均設置有一道以上的環(huán)形溝槽,可滿足低壓、中壓、高壓乃至特高壓力環(huán)境下的使用需求。
在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細節(jié)結構中,還具有以下特征:所述異徑三通為金屬管體,它包括連接安全閥用的異徑三通、連接壓力表開關用的異徑三通和連接礦用U型銷式快速接頭陽端的快插式異徑三通,所述異徑三通主管的兩端口部位分別設置有一道以上環(huán)形溝槽,支管按照不同的用途分為:用于連接安全閥用的異徑三通支管為圓柱形結構,支管的內孔為階臺孔,支管端部所設置的孔與安全閥連接部位外徑相匹配,便于用于連接安全閥,第二個細孔和安全閥進油口內孔相匹配;用于連接壓力表開關用的異徑三通支管為圓柱狀,支管的內孔為螺紋結構可實現與壓力表開關上的外螺紋進行配合預緊實現良好的密封;連接礦用U型銷式快速接頭陽端的快插式異徑三通支管部分為方形結構或圓柱形結構兩種,無論哪一種都設置有可實現與礦用U型銷式快速接頭陽端實現連接的陰端結構;異徑三通均為可滿足不同介質的輸送需求和承受低壓、中壓、高壓乃至特高壓力環(huán)境下的使用需求;
在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細節(jié)結構中,還具有以下特征:所述旁通軟管管體為鋼絲纏繞增強外覆橡膠的液壓橡膠軟管,軟管的一端設置有可實現與安全閥出口端實現良好配合密封的絲接式管接頭,另一端設置有可實現與礦用U型銷式接頭陰端連接的礦用K型接頭。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和積極效果是:由于本實用新型采用了上述結構,實現了液壓支架供液管路的泵站電站和采煤面的遠距離分置;實現了多個工作面的同時供液;由于采用多溝槽連接技術實現了管路的快速安裝維護,又由于采用多溝槽連接技術的管道連接器的結構特點致使管路真正實現壓力降達到最小,同時緩解了壓力脈沖對管路的破壞;它還改變了傳統近距離供液管路系統造成的巷道擁擠,設備移動頻繁造成維護不便利,采用高壓膠管帶來的安裝混亂、重復利用率低造成的綜合成本高昂、不便于管理、易損壞、更換頻率高而導致綜采生產效率緩慢;解決了現代遠距離供液管路系統技術可操作性的局限性,實現可應對任何復雜巷道的正常使用;還實現了對供液管路的穩(wěn)壓控制及壓力實時監(jiān)控的同時實現整個系統的智能化管理,提高了泵站操作司機的人身安全系數。
